很多新手在交易软件里看到“成本价”三个字就头大,明明只买了两次,为什么系统给出的数字跟自己的记忆差了一截?股票成本怎么计算其实不难,只要分清“买入成本”“持仓成本”“摊薄成本”三个概念,再掌握一套通用公式,就能随时把账目算得明明白白。

一、股票成本到底包含哪些费用?
在A股市场,买入一只股票时,券商会自动把以下费用加进你的成交价格里:
- 佣金:不超过成交金额的0.3%,最低5元;
- 过户费:沪市0.001%,深市不收;
- 印花税:卖出时才收0.1%,买入无。
因此,买入成本 = 成交价格 × 股数 + 佣金 + 过户费。很多券商App把过户费直接算进佣金里,所以新手常常忽略这一项。
---二、单次买入如何手动算成本?
举个具体例子:
以10元价格买入1000股沪市股票,佣金费率万三(0.03%)。
成交金额:10 × 1000 = 10,000元
佣金:10,000 × 0.03% = 3元,因不足5元按5元收
过户费:10,000 × 0.001% = 0.1元
实际成本 = 10,000 + 5 + 0.1 = 10,005.1元
每股成本 = 10,005.1 ÷ 1000 ≈ 10.01元
把公式背下来:每股成本 =(成交金额 + 佣金 + 过户费)÷ 股数,任何行情软件里都能快速验证。
---三、多次补仓后,股票补仓成本如何降低?
股价下跌时,很多投资者选择“越跌越买”,但股票补仓成本如何降低并不是简单地把两次价格平均,而是要用加权平均法。

3.1 加权平均公式
新持仓成本 =(原持仓总成本 + 补仓总成本)÷(原持仓股数 + 补仓股数)
3.2 实战演示
第一次:10元买1000股,总成本10,005.1元(见上例)
第二次:股价跌到8元,再补2000股
成交金额:8 × 2000 = 16,000元
佣金:16,000 × 0.03% = 4.8元,按5元收
过户费:16,000 × 0.001% = 0.16元
补仓总成本:16,000 + 5 + 0.16 = 16,005.16元
新持仓成本 =(10,005.1 + 16,005.16)÷(1000 + 2000)≈ 8.67元
通过补仓,每股成本从10.01元降到8.67元,跌幅13.4%,这就是摊薄效应。
---四、降低成本的三条进阶策略
- 分批补仓:把资金切成3~5份,每跌5%补一次,避免一次性“抄底抄在半山腰”。
- 做T+0波段:在持仓不变的前提下,当天高抛低吸,把差价直接转化为成本下降。
- 红利再投入:收到现金分红后立刻以除权价买回股票,长期复利能把成本压到负数。
五、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1:卖出部分股票后,剩余股票成本会变吗?
不会。券商系统采用先进先出原则,先卖掉最早买入的那批,剩余股票的成本仍按原加权平均价计算。
Q2:为什么App里显示的成本比我算的高?
部分券商把预估卖出费用也提前算进成本,导致数字偏高。可在设置里关闭“保本价”或“摊薄成本”选项。
Q3:港股、美股成本算法一样吗?
大体思路相同,但费用结构不同。例如美股没有印花税,却要交SEC费、TAF费,需查阅券商费率表。

六、用Excel模板一键算成本
把下面字段粘进Excel,填入数据即可自动生成:
| 日期 | 方向 | 价格 | 股数 | 佣金 | 过户费 | 总成本 | 每股成本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2024-05-01 | 买入 | 10 | 1000 | =MAX(价格*股数*0.0003,5) | =价格*股数*0.00001 | =价格*股数+佣金+过户费 | =总成本/股数 |
后续每次补仓,把新行粘到下面,最后一行用SUMPRODUCT函数即可实时更新。
---七、写在最后的小提醒
算清成本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给每一笔补仓设定止损线。当股价反弹到成本价附近,别急着一次性全卖,可分三档止盈,把利润留在口袋里。把这套方法反复用三次,你会发现“成本”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帮助你冷静决策的标尺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