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月亮股票值得买吗?先看基本面
蓝月亮集团(06993.HK)自2020年12月登陆港股以来,一直贴着“洗衣液第一股”的标签。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:蓝月亮股票值得买吗?答案并不简单,需要从财务、行业、估值三个维度拆解。

财务健康度:现金流与盈利是否匹配?
2023年报显示,蓝月亮营收78.9亿港元,同比增长5.7%;净利润9.2亿港元,同比下滑11.3%。表面看营收微增,但利润承压,主因是原材料棕榈油价格同比上涨28%。不过,公司经营性现金流12.4亿港元,覆盖净利润的1.35倍,说明盈利质量尚可。
行业竞争:洗衣液赛道还有增量吗?
中国洗衣液渗透率已超60%,但浓缩洗衣液渗透率仅12%。蓝月亮押注的“至尊浓缩+”系列单价是普通洗衣液的2.5倍,毛利率高出18个百分点。问题在于:消费者教育成本极高,2023年销售费用率飙升至38%,吞噬了大部分利润。
估值陷阱:PE为何长期低于同行?
截至2024年6月,蓝月亮动态PE18倍,低于纳爱斯的25倍和宝洁中国的22倍。市场给出的折价反映两点担忧:
- 增长天花板:家庭清洁品类增速放缓至3%/年
- 渠道依赖:线上收入占比52%,但抖音等平台流量成本年增40%
蓝月亮股价走势分析:技术面透露什么信号?
长期趋势:上市即巅峰的宿命?
上市后首日最高价16.5港元,2024年6月收盘价4.12港元,累计跌幅75%。周线图显示,股价长期处于下降通道,每次反弹至20周均线(现约4.8港元)即遭抛压。
关键价位:4港元是铁底还是纸糊?
2023年10月、2024年3月两次探底3.98港元后快速反弹,形成双针探底形态。但成交量持续萎缩,最近一次反弹日均成交额仅2800万港元,不足2021年均量的1/5。若跌破3.9港元,下一支撑看3.2港元(2020年IPO发行价下限)。

催化剂:何时可能扭转颓势?
潜在反转信号需满足三件套:
- 毛利率回升:棕榈油期货价格跌破700美元/吨(现820美元)
- 销售费用率下降:浓缩产品收入占比超30%(现18%)
- 回购启动:管理层2023年曾承诺“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考虑回购”,至今未行动
机构分歧:外资撤退与内资接盘的博弈
北水动向:港股通持仓变化
2024年Q1,港股通持仓比例从4.2%骤增至11.7%,但5月又回落至8.9%。内资短线博弈特征明显,与外资长线减持形成对冲。摩根大通最新报告将目标价从5.8港元下调至4.5港元,理由是“2024年盈利预期下调15%”。
私募观点:困境反转还是价值陷阱?
某知名消费基金经理在路演中透露:“蓝月亮的库存周转天数已从2021年的62天降至2023年的47天,渠道去库存接近尾声。如果2024H2浓缩系列放量,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。”不过该私募目前仅轻仓观察,等待毛利率拐点确认。
散户操作指南:三种场景下的应对策略
场景一:短线博反弹
若股价放量突破4.5港元(30日均线+前高压力),可轻仓介入,止损设4港元下方,目标位5.2港元(2023年12月反弹高点)。需警惕无量假突破。
场景二:中线布局困境反转
等待三大催化剂中至少两项兑现,分批建仓区间3.8-4.2港元,仓位不超过总资产的5%,持仓周期6-12个月。

场景三:长期持有收息
蓝月亮2023年派息率45%,按现价计算股息率2.9%。若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回升至10%,股息率有望提升至4%。适合极低风险偏好投资者,但需承受股价波动。
终极拷问:蓝月亮会变成下一个“中国版宝洁”吗?
宝洁用了30年将汰渍打造成全球品牌,核心壁垒是持续迭代的研发+渠道控制力。蓝月亮的研发费用率仅2.8%(宝洁为4.5%),且过度依赖线上渠道。短期看,它更像“高毛利细分市场的收割者”,而非平台型日化巨头。投资者需降低预期,将其定位为周期成长股而非永续增长标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