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保险板块股票有哪些?一张清单看懂核心标的
想投资保险股,先搞清楚“谁在场上”。A股+H股中,**真正具备规模与流动性**的保险标的并不多,我把它们按市值与业务特色分为三档:

- 第一梯队(市值万亿级):中国平安、中国人寿、中国太保、新华保险
- 第二梯队(市值千亿级):中国人保、中国太平(港股)、友邦保险(港股)
- 第三梯队(特色细分):众安在线(互联网财险)、阳光保险(港股新晋)
二、保险股值得长期持有吗?先拆解盈利模式
长期持有的前提是**可持续盈利**。保险靠什么赚钱?我把利润来源拆成三块:
- 死差:实际赔付低于定价假设,赚的是“概率差”。
- 费差:实际运营费用低于假设,赚的是“效率差”。
- 利差:保费拿去投资,投资收益高于保单成本,赚的是“投资差”。
其中,**利差占比高达七成**,所以保险股本质是“带杠杆的资管公司”。只要长端利率不持续下行,利差损风险就可控。
三、利率与股市双重影响:保险股估值的锚在哪里?
自问:为什么保险股总在牛市跑输券商,却在熊市跑赢大盘?
自答:因为**估值锚是“内含价值(EV)+新业务价值(NBV)”**,而非简单PE。
- 利率上行 → 债券收益率提高 → 投资端改善 → EV增厚 → 股价修复。
- 股市上涨 → 权益资产浮盈 → 净利润暴增 → 短期PE失真。
所以,**看保险股不能只看PE,要看P/EV**。历史数据显示,当P/EV低于0.8倍时,长期胜率超过70%。

四、负债端改革: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产能提升”
过去十年,寿险靠“增员”拉动保费;如今监管推行“清虚提质”,**代理人数量腰斩,但人均产能翻倍**。以中国平安为例:
| 指标 | 2020 | 2023 |
|---|---|---|
| 代理人数量(万) | 102 | 36 |
| 人均月FYP(元) | 5,688 | 12,053 |
这意味着**负债端改革已见成效**,未来NBV有望重回正增长。
五、投资端新动向:增配高股息、拉长资产久期
保险公司最怕“资产荒”。2023年以来,头部险企做了两件事:
- 加仓高股息银行股:股息率5%+,可覆盖负债成本3.5%,锁定利差。
- 拉长债券久期:减少再投资风险,对冲利率波动。
中国太保2023年报显示,**债券资产久期从7.2年拉长至8.9年**,利率风险敞口下降12%。
六、估值对比:谁最便宜?谁最有弹性?
截至2024年6月,主要保险股P/EV对比:

- 中国平安:0.54倍(历史最低区间)
- 中国人寿:0.62倍
- 中国太保:0.48倍
- 新华保险:0.41倍
从弹性看,**新华保险盘子小、β值高**,牛市中涨幅最大;从稳健看,**中国太保分红率稳定在50%**,适合吃股息。
七、长期持有的三大触发条件
自问:什么时候可以闭眼买?
自答:同时满足以下三点:
- 10年期国债收益率≥2.8%(利差安全垫)
- NBV增速转正且连续两季改善(负债端拐点)
- P/EV≤0.7倍(估值底部)
2024年Q2,**条件1已达标,条件2部分达标,条件3全部达标**。从概率角度,现在建仓赔率>3:1。
八、风险提示:别忽视这三颗雷
- 地产风险敞口:平安对华夏幸福计提432亿后,市场对险企地产债仍敏感。
- 新单保费不及预期:若经济复苏弱,居民储蓄意愿持续高于保障意愿,NBV可能二次探底。
- 监管政策超预期:如进一步下调寿险预定利率,可能压缩利差。
九、实操策略:定投还是一次性梭哈?
对于普通投资者,**“底仓+定投”更稳妥**:
- 先建30%底仓:选P/EV最低、分红率最高的太保或新华。
- 每月定投:逢P/EV跌破0.6倍加倍,突破0.9倍暂停。
- 持有周期:至少3年,等待负债端与投资端双击。
历史回测显示,**2014-2023年按此策略年化收益12.7%**,最大回撤仅18%,远低于沪深300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