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城的历史有多久_北京城为什么叫四九城

新网编辑 百科栏目 – 生活百科 6
北京城的历史有多久? **从西周蓟城算起,已逾三千年;若以元大都为标志,亦有七百余年。** --- ###

三千年前:蓟城如何诞生?

- **西周分封**: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,蓟城成为燕国都城,位置在今广安门一带。 - **考古佐证**: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“堇鼎”铭文,直接记录了“令克侯于燕”,把北京建城史锁定在公元前1045年左右。 - **城市雏形**:城墙夯土、宫殿基址、祭祀坑,说明蓟城已具备早期都邑规模。 --- ###

辽金元:北京如何一步步成为帝国心脏?

- **辽南京**:契丹人把蓟城升为陪都“南京析津府”,首次赋予北京都城级地位。 - **金中都**:海陵王完颜亮扩建城池,首次把皇城、郭城、坊巷纳入统一规划,**北京第一次成为北中国的政治中心**。 - **元大都**:刘秉忠、郭守敬联手设计,中轴线理念横空出世,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骨架。 --- ###

明清北京:四九城到底指什么?

北京城为什么叫四九城? **“四”指皇城四门,“九”指内城九门,合称“四九城”,是明清北京城的民间通称。** ####

皇城四门

- **天安门**:明代称承天门,顺治八年重修后改名,象征“受命于天”。 - **地安门**:与天安门南北对望,皇城后门,百姓俗称“后门”。 - **东安门、西安门**:分列东西,供内廷出入,门外即是繁华市井。 ####

内城九门

- **正阳门(前门)**:皇帝出巡专用,城楼与箭楼双重防御,**“前门楼子九丈九”**的民谣流传至今。 - **崇文门**:税关所在,进京货物必验,酒税最重,故有“崇文门进酒”一说。 - **宣武门**:清代刑场设于门外菜市口,囚车出宣武,百姓称“死门”。 - **朝阳门**:粮船经通惠河抵此,门洞刻谷穗标记,**“朝阳谷穗”**成为漕运象征。 - **东直门**:木材进京之门,瓮城内有“镇水兽”,传说可镇伏通惠河龙。 - **西直门**:每日为皇宫拉水车进出,水取自玉泉山,门洞刻水纹。 - **阜成门**:煤车由此入城,门洞刻梅花,谐音“煤”花。 - **德胜门**:出兵征战必走“得胜”之门,乾隆御制碑记“德胜祈胜”。 - **安定门**:班师回朝之门,门外建有“真武庙”,寓意“安定真武”。 --- ###

城墙与胡同:一座城的呼吸

- **城墙周长**:内城二十四里,外城二十八里,高十二米,底宽十五米,可并行五马。 - **胡同数量**:明代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》记录内城九百余条,至清末增至一千八百余条。 - **命名逻辑**: - **行业命名**:米市胡同、煤市街、花市大街。 - **地标命名**:砖塔胡同、铁狮子胡同。 - **吉祥寓意**:福绥境、平安里。 --- ###

中轴线:看不见的脊梁

- **起点终点**:永定门—钟鼓楼,全长七点八公里,**世界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市轴线**。 - **建筑序列**:天桥、正阳门、天安门、端门、午门、太和殿、神武门、景山、地安门、万宁桥、钟鼓楼。 - **文化密码**: - **左祖右社**:太庙与社稷坛对称布局,体现“敬天法祖”。 - **前朝后市**:紫禁城前朝后市,遵循《周礼·考工记》“面朝后市”古制。 --- ###

民国至今:城墙消失与记忆重构

- **拆墙始末**:1915年正阳门瓮城拆除,1950年代内城城墙陆续消失,仅余正阳门、德胜门箭楼等片段。 - **地名留存**:地铁二号线沿原内城城墙走向,站名“复兴门”“建国门”虽为民国新开豁口,却延续“门”的意象。 - **文化复兴**:2004年永定门复建,2012年中轴线申遗启动,**“四九城”从地理概念变成文化符号**。 --- ###

行走今日北京:如何一眼识别四九城遗迹?

- **看门**:正阳门箭楼、德胜门箭楼、东便门角楼,三段城墙是最佳观测点。 - **看地名**:南池子、北池子、南长街、北长街,一听便知在皇城墙根。 - **看胡同**:东四、西四、南锣鼓巷,棋盘式格局仍在,**抬头望见钟鼓楼,便知中轴线未走远**。
北京城的历史有多久_北京城为什么叫四九城-第1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