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2035年远景目标到底定了哪些硬指标?
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在国务院批复后进入全面落地阶段,文件里明确给出人口、空间、生态、产业四大类硬指标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,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“减量发展”。
-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缩减到2860平方公里,倒逼存量更新。
- 森林覆盖率≥45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≥17平方米。
- 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≥40%,金融、科技、文化创意成为三大支柱。
城市副中心最新进展:行政办公区二期交付了吗?
截至2024年6月,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主体工程已竣工,正在进行机电调试与景观收尾,预计2024年10月前完成整体交付。同步推进的还有:
- 三大文化设施: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剧院全部通过竣工验收,7月起陆续面向公众开放。
- M101线一期:地下盾构区间完成60%,2027年底通车后将副中心与CBD通勤时间压缩至25分钟。
- 张家湾设计小镇:已引入北建院、清华同衡等头部设计机构,注册企业突破800家。
副中心如何承接中心城区功能?
自问:哪些功能必须搬?哪些功能鼓励搬?哪些功能禁止搬?
自答:
- 必须搬: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行政办公区,已分三批完成搬迁,涉及3.2万人。
- 鼓励搬:央企二级总部、国家级科研院所、国际学校在运河商务区与文化旅游区选址。
- 禁止搬:新增制造业、区域性批发市场、大型医疗扩建项目一律拒之门外。
北京规划里的“一核一主一副”指什么?
官方表述为:首都功能核心区—中心城区—城市副中心三级体系。
- 首都功能核心区(东城、西城):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建筑限高45米。
- 中心城区(朝阳、海淀、丰台、石景山):疏解腾退后的空间优先补足公共服务短板,推动老旧小区改造。
- 城市副中心(通州):155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“没有城市病的城区”,职住比例目标1:2。
交通一体化:副中心站综合枢纽何时投运?
这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计划2025年底试运营,届时将实现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3条高铁:京唐城际、京滨城际、京哈铁路。
- 3条地铁:平谷线、M101线、M6线。
- 2条城际联络线:连接首都机场与大兴机场,最快换乘时间5分钟。
2035年北京的“绿色家底”长什么样?
市规自委最新遥感监测显示:
- 一道绿隔:规划310平方公里,已实施287平方公里,建成温榆河公园、奥北森林公园等。
- 二道绿隔:规划910平方公里,已实施633平方公里,形成9个万亩以上郊野公园群。
- 通风廊道: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全部打通,夏季中心城区平均温度下降0.6℃。
住房供应:副中心会不会成为“睡城”?
自问:新增住房会不会只卖给投资客?
自答:不会。住房供应实行“两个”:
- “两个为主”:以商品住房为主、以共有产权住房为辅,新增商品住房中70%用于满足本地就业人口。
- “两个不低于”: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不低于40%,租赁住房供应比例不低于30%。
产业落地:哪些企业已经签约副中心?
截至2024年5月,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1.8万家,三峡集团、中石油、北投集团三大总部率先入驻;张家湾设计小镇已聚集中国建研院、北京建院、清华同衡等设计龙头;文化旅游区则引入环球影城二期、海昌海洋公园、顶点公园三大文旅项目,预计年客流突破3000万人次。
教育医疗:副中心如何补齐短板?
教育方面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人大附中、北理工附中、黄城根小学等名校已开学,新增学位2.1万个。
-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通州院区2026年建成,培养绿色金融人才。
医疗方面:
-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2024年9月开诊,床位1000张。
- 首都儿科医院通州院区2025年底竣工,成为京津冀儿童医学中心。
普通人如何参与北京2035规划?
市规自委开通“北京2035”小程序,居民可:
- 在线提交老旧小区改造需求,系统自动匹配更新方案。
- 预约参观副中心规划展厅,沉浸式体验未来社区。
- 报名成为“规划监督员”,每月获得官方通报的违建、占道等线索处理结果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