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媒市场到底该怎么细分?
传媒市场如何细分?一句话:先按媒介形态,再按受众需求,最后按商业变现路径切三层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一层:媒介形态切法
- 传统四大媒介: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杂志
- 数字原生媒介:短视频、直播、播客、信息流
- 融合媒介:OTT、车载屏、电梯屏、可穿戴设备屏
第二层:受众需求切法
自问:同一条内容,为什么有人愿意付费,有人只看广告?
自答:因为需求颗粒度不同。
- 功能需求:查天气、看股票、听路况
- 情感需求:追偶像、磕CP、看萌宠
- 社交需求:弹幕互动、社群打卡、二创分享
第三层:商业变现路径切法
变现模式 | 代表平台 | 关键指标 |
---|---|---|
广告CPM | 抖音信息流 | 完播率、互动率 |
付费订阅 | 财新、爱奇艺 | 续费率、ARPU |
内容电商 | 小红书、视频号 | 转化率、复购率 |
传媒行业未来趋势有哪些?
趋势一:全域内容资产化
什么叫全域内容资产化?
答:把一条内容拆成文字、音频、短视频、直播切片、NFT数字藏品五件套,全渠道分发,全链路回收数据。
案例:一条深度报道在公众号首发,同步剪成1分钟竖版视频发抖音,再做成播客上小宇宙,最后把关键帧铸造成NFT在鲸探拍卖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趋势二:AIGC重塑生产流程
自问:AIGC会不会让编辑失业?
自答:不会,但会让不会用AIGC的编辑失业。
- 选题阶段:用ChatGPT跑热点聚类,秒出50个角度
- 脚本阶段:用Notion AI生成三段式结构,人工改20%即可
- 分发阶段:用Stable Diffusion批量出封面图,CTR提升30%
趋势三:私域流量再中心化
过去我们说“去中心化”,现在流量红利见顶,平台开始把私域再中心化。
表现:
- 微信视频号打通企微,粉丝直接进社群
- 抖音上线“核心粉丝群”,算法优先推给铁粉
- B站“充电专属”视频,UP主可设置仅舰长可见
趋势四:线下场景数字化回潮
为什么线下媒体又火了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答:因为线下数据可追踪了。
技术方案:
- 电梯屏加摄像头,实时统计观看人次
- 地铁灯箱嵌入NFC,手机碰一碰跳转小程序
- 影院贴片广告绑定座位ID,精准归因
企业如何抓住这两大趋势?
第一步:建立“内容-数据-交易”闭环
公式:内容即入口,数据即资产,交易即终点
操作清单:
- 用CDP把公众号、抖音、淘宝数据打通
- 内容埋点:标题、封面、关键词全打标签
- 交易归因:下单用户回溯30天内触达过的所有内容
第二步:培养“复合型内容运营”团队
岗位新需求:
- 增长编辑:既懂选题,又会跑SQL
- 算法编导:能把脚本写成Prompt喂给AI
- 私域架构师:设计社群SOP,让机器人+人工无缝衔接
第三步:预留“技术迭代”预算
建议比例:每年内容预算的15%用于技术实验
可投方向:
- AIGC工具订阅:Midjourney、Runway、Synthesia
- 数据看板:GrowingIO、神策、火山引擎
- 硬件测试:AR眼镜、全息投影、数字人动捕
最后留给决策者的三个思考题
1. 你的内容在三年后的媒介终端上会长什么样?
2. 当AIGC可以日产万条短视频时,品牌独特性靠什么维持?
3. 线下屏幕全部联网后,预算分配模型要不要重写?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