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反复追问?
“**网络推广公司哪家好?**”几乎成了每个老板在投放预算前都会搜索的句子。原因很简单:市场鱼龙混杂,一次选错,轻则浪费预算,重则品牌受损。于是,问题回到原点——**如何选择靠谱的网络推广公司?**

二、自问自答:靠谱的标准到底是什么?
1. 看案例还是看数据?
**先看数据,再看案例。**案例可以包装,后台数据却很难造假。要求对方提供近三个月的投放后台截图,包括消耗、转化、ROI。若对方支支吾吾,直接淘汰。
2. 团队规模越大越稳?
不一定。**核心看人员配比**:优化师与账户数的比例最好不超过1:5,否则服务质量必然稀释。可以问一句:“贵司一个优化师同时管几个账户?”对方若回答“十几个”,请谨慎。
3. 低价高承诺可信吗?
不可信。**推广成本由平台竞价决定**,任何公司都不可能长期用低于行业均价拿到优质流量。若承诺“点击0.3元、线索10元”,十有八九是刷量或垃圾流量。
---三、五步筛选法:把风险降到最低
- 第一步:查营业执照与年限
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,确认公司成立时间≥3年,且经营范围含“互联网广告”。 - 第二步:远程视频看办公环境
要求对方用微信视频连线,拍摄整个办公区。空壳公司往往拒绝或只给固定镜头。 - 第三步:索要3份同行业的近期合同
遮盖甲乙双方名称后,看投放金额、服务周期、KPI条款。若对方连脱敏合同都拿不出,直接淘汰。 - 第四步:小预算试投
先签1万元以内的测试合同,约定7天出初步数据。靠谱公司敢接,不靠谱公司会找各种理由推脱。 - 第五步:第三方数据监测
使用百度统计、GrowingIO等工具自建监测,避免对方篡改数据。
四、容易被忽视的三处细节
1. 合同里的“不可抗力”条款
有些公司把“平台政策变动”列为不可抗力,借此免责。**务必修改为“平台政策变动导致成本上涨超过20%时,双方协商调整预算或终止合作”。**
2. 发票类型与税点
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3%增值税普通发票,一般纳税人可开6%专用发票。**若你需要抵扣,务必确认对方资质。**

3. 离职交接机制
优化师离职是常态。合同中应写明:**“服务团队核心人员变动需提前7个工作日书面通知,并提供同等资质人员接手,否则甲方有权无条件终止合同。”**
---五、行业黑话拆解:听懂才不会被忽悠
- “我们是某平台五星级代理”
五星级仅代表消耗金额,不代表转化能力。追问一句:“近半年五星代理续签率是多少?” - “我们有独家资源位”
除字节、腾讯官方外,任何公司都不可能真正垄断资源位。所谓“独家”多为溢价包段。 - “AI智能投放,无需人工干预”
目前所有平台的AI都需要人工校正,完全托管等于放任预算燃烧。
六、实战案例:一家教育公司如何3天内筛掉8家供应商
背景:预算50万/季度,目标获客成本≤80元。
- 首轮淘汰:要求提供近半年教育行业ROI≥1:5的后台截图,8家中有5家无法提供。
- 二轮淘汰:剩余3家远程视频,发现其中1家实际办公人数不足10人。
- 终轮测试:最后2家各投5000元测试,A公司7天获客成本92元,B公司61元,且B公司主动提出素材迭代方案,最终签约。
七、未来趋势:选公司也是在选技术栈
2024年后,**AIGC素材生成、自动化投放、CDP数据打通**将成为分水岭。靠谱公司已开始布局:
- 使用Midjourney批量产出创意图,降低设计成本30%以上;
- 接入平台Marketing API,实现凌晨自动调价,抢占低竞争时段流量;
- 自建CDP,将广告数据与CRM打通,形成完整用户生命周期模型。
若对方仍停留在“人工调账户、Excel做报表”阶段,建议谨慎。
---八、最后的自测清单
把下面问题打印出来,面谈时逐条勾选,得分≥80分再考虑合作:

- □ 能否提供近3个月同行业的真实后台截图?
- □ 优化师与账户比例是否≤1:5?
- □ 是否接受第三方数据监测?
- □ 合同中是否明确离职交接机制?
- □ 是否具备一般纳税人资质?
- □ 是否愿意签署1万元以内的测试合同?
- □ 是否已使用AIGC或自动化投放工具?
把这张清单用A4纸打印,放在谈判桌上,**气场先赢一半。**剩下的,让数据说话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