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电是怎么形成的_雷电天气如何避雷

新网编辑 百科栏目 – 科技百科 8

雷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?

雷电并非“天公发怒”,而是大气中正负电荷剧烈中和的物理现象。当强对流云(积雨云)内部上升气流把水滴、冰晶反复抛上抛下时,冰晶带正电、水滴带负电,正负电荷逐渐分层。当电场强度达到约3×10⁶ V/m时,空气被击穿,先导放电通道瞬间建立,随后主放电电流可达3万—30万安培,这就是肉眼所见的闪电;伴随闪电的空气急剧膨胀则产生雷声。

雷电是怎么形成的_雷电天气如何避雷-第1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雷电天气如何避雷?室内篇

1. 关闭电器,拔掉插头

雷电电磁脉冲可通过电源线、信号线入侵,拔掉电视、电脑、路由器的插头比单纯关机更安全。

2. 远离金属管线

水管、暖气管、燃气管都可能成为“引雷通道”,洗澡、洗碗、触摸金属水龙头都应暂停

3. 不要靠近窗户和阳台

侧击雷可能击穿玻璃,至少保持1.5米距离;同时收起金属晾衣杆。


雷电天气如何避雷?户外篇

1. 立即寻找封闭金属车壳或钢筋建筑

汽车金属外壳形成法拉第笼效应,即使被直击,电流沿外壳泄放入地,车内人员安全。

2. 万一无处可躲,蹲下降低高度

双脚并拢、双手抱膝、头部下压,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,避免跨步电压。

雷电是怎么形成的_雷电天气如何避雷-第2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 远离“高危点”

  • 孤立大树、电线杆、塔吊
  • 开阔农田、高尔夫球场、海滩
  • 金属围栏、铁丝网、帐篷支架

常见误区大拆解

误区一:手机信号会引雷?
真相:手机功率极低,不会主动“招雷”,但在户外高举手机会增加被击中的几何概率。

误区二:穿胶鞋就绝对安全?
真相:普通胶鞋绝缘强度有限,只能降低跨步电压,无法抵御直击雷

误区三:被雷击中的人带电?
真相:雷电持续时间仅毫秒级,被救者身上无残余电荷,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。


如何估算雷电距离?

看到闪电后默数秒数,每3秒≈1公里。若间隔小于15秒,说明雷暴已在5公里内,必须立即进入避雷场所。


家庭防雷系统怎么装?

1. 外部避雷针

按国标GB 50057设计,接地电阻≤10Ω,每年雨季前检测锈蚀、松动。

雷电是怎么形成的_雷电天气如何避雷-第3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. 电源SPD(浪涌保护器)

安装在配电箱总进线处,标称放电电流≥20kA(8/20μs),失效后需及时更换。

3. 信号SPD

电视天线、网线、电话线入户端加装,钳位电压≤设备耐压的80%


企业场景特殊要求

加油站、通信基站、景区索道需按二类防雷建筑标准,增设环形接地、等电位连接、雷电预警系统。高空作业平台应安装提前放电避雷针(ESE),扩大保护角。


雷电保险与索赔

家财险、企业财产险通常包含“雷击责任”,索赔时需提供:
1. 气象部门出具的雷电灾害证明
2. 受损设备购买发票、维修清单
3. 现场照片及视频


最后的自问自答

问:夜里睡觉时突然电闪雷鸣,但找不到总闸怎么办?
答:优先拔掉床头充电器、关闭空调插座,手机远离枕边,保持平躺姿势,切勿赤脚下地。

问:为什么雷声有时沉闷有时清脆?
答:与闪电距离、空气密度、地形反射有关。低沉滚雷多为远雷或云层内部放电,清脆炸雷则提示近地直击,需高度警惕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