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得买,但需结合估值、赛道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综合判断。

一、大森林是谁?先弄清公司基本面
很多投资者一听见“大森林”就以为是林业股,其实它是一家以连锁药房+医药电商为核心业务的医药流通企业,注册地在广东,门店网络集中在华南三四线城市,并借助线上平台向全国辐射。
- 主营业务占比:线下零售药房收入占六成,线上B2C、O2O占三成,其余为批发与增值服务。
- 门店数量:截至最新财报,直营与加盟合计超3800家,其中广东、广西、湖南三省贡献八成营收。
- 盈利模型:高毛利自有品牌SKU占比逐年提升,带动整体毛利率由28%升至34%。
二、大森林股票值得买吗?先回答三个关键疑问
疑问1:行业天花板高不高?
医药零售赛道仍处集中度提升阶段。全国药房连锁化率不足35%,对比美日60%以上仍有翻倍空间。处方外流、慢病管理、医保双通道等政策持续向龙头倾斜,大森林作为区域龙头直接受益。
疑问2:公司护城河深不深?
护城河体现在规模采购+自有品牌+数字化能力:
- 规模采购:门店密度高,向上游议价能力强,采购成本比单体药房低5%—8%。
- 自有品牌:高毛利自有品种已超1200个,毛利率比代理品种高10个百分点以上。
- 数字化:自建仓储+第三方配送,O2O订单30分钟送达覆盖率在核心城市达92%。
疑问3:估值贵不贵?
当前滚动市盈率约28倍,处于近五年30%分位;PEG约1.1,低于益丰、老百姓等同行平均1.4。若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维持25%,估值消化路径清晰。
三、大森林股票未来走势:拆解三大驱动因子
驱动因子1:门店扩张节奏
公司计划每年净增600—800家门店,其中一半来自自建,一半来自并购。自建门店18个月现金回本,并购门店12个月回本,扩张效率优于行业平均。

驱动因子2:线上业务第二曲线
医药电商GMV连续三年增速超50%,2023年线上收入突破45亿元。与美团、京东健康深度合作,O2O订单占比已升至35%,带动客单价提升18%。
驱动因子3:政策红利持续释放
- 处方外流: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公立医院门诊药房剥离比例不低于50%,连锁药房承接空间巨大。
- 医保定点:大森林医保门店占比已超85%,后续随着省级医保平台对接,慢病长处方可直接结算,进一步增厚收入。
四、潜在风险:别忽视的三把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
1. 集采扩面:若未来集采品种向零售端延伸,可能压缩药房利润空间。
2. 租金上涨: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回暖,门店租金存在上行压力。
3. 竞争加剧:互联网巨头携流量入局,价格战或侵蚀市场份额。
五、实战策略:不同资金体量的操作思路
小资金(10万以内)
采用“底仓+波段”模式:底仓三成,逢大盘情绪冰点或公司季度业绩超预期再加仓两成,反弹至前高减仓。

中资金(10—50万)
关注“定增+回购”窗口:公司去年推出10亿元回购计划,回购价上限为董事会决议前20日均价120%,可在回购实施期间逢低布局。
大资金(50万以上)
考虑“正股+可转债”组合:大森林已发行20亿元可转债,转股价较现价溢价8%,债底保护性强,适合大资金做防守反击。
六、常见误区:散户最容易踩的坑
误区1:把药房当消费股——药房受医保政策影响大,盈利波动远高于酱油、白酒。
误区2:只看门店数量——同店增长才是盈利核心,若新增门店拉低整体坪效,反而拖累利润。
误区3:忽视现金流——并购扩张期商誉高企,一旦整合不及预期,减值风险巨大。
七、结语:用动态视角看待大森林
医药零售是一条坡长雪厚的赛道,大森林凭借区域密度、自有品牌与数字化能力已建立先发优势。短期需跟踪门店扩张与同店增速,中期关注处方外流落地节奏,长期则取决于公司能否把华南模式复制到全国。对于愿意承受一定波动的投资者,逢估值回调分批布局,或能分享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红利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