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卫星股票还能买吗?先看行业基本面
“中国卫星股票还能买吗?”这是近期股吧里最热的问题。先把答案亮出来:短期看情绪,中期看订单,长期看国家战略。下面拆开聊。

卫星互联网进入“国家队”时代
2024年4月,工信部发布《卫星互联网频率轨道资源申报指南》,明确鼓励央企牵头建设低轨星座。中国卫星作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,**直接受益**。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覆盖通信、遥感、导航三大板块,其中低轨宽带卫星项目订单金额已超60亿元,相当于2023年全年营收的1.8倍。
---股吧情绪为何忽冷忽热?
游资与机构的博弈图谱
- 游资打法:盯“发射窗口”短炒。例如2023年10月长征六号发射前,股价三天拉升18%,发射次日即回落。
- 机构逻辑:看“十四五”订单落地。2024Q1公募基金持仓比例环比提升2.3%,但持仓周期普遍在6个月以上。
散户容易在游资撤退时恐慌割肉,其实**机构筹码并未松动**,这是股吧情绪与基本面背离的主因。
---财务数据里的三个隐藏信号
毛利率拐点已现
2023年报显示,卫星制造业务毛利率从19.8%回升至23.5%,**核心原因是小卫星平台标准化率提升**。过去单颗卫星定制化成本占比高达40%,现在通过模块化设计降至25%。
预付款暴增
资产负债表“合同负债”科目同比增长210%,**说明客户提前锁定产能**。这在军工订单中极为罕见,通常预示后续大额交付。
研发费用资本化率下降
2023年资本化比例从35%降至22%,**利润含金量提高**。过去被诟病的“研发注水”问题正在改善。

技术面:关键位置在哪?
周线级别的“三重底”
自2022年8月以来,股价三次探底24.5元附近均未跌破,**形成教科书式三重底**。当前颈线位在28.8元,放量突破后理论量度涨幅34%(对应38.6元)。
量价关系透露主力意图
最近一个月上涨时日均成交量8.2万手,回调时缩量至5.1万手,**典型的“上涨放量、下跌缩量”**。这种形态在2020年新能源行情初期曾出现过。
---风险清单:必须盯紧的三件事
- 星座计划推迟:若2024年下半年低轨星座招标延迟,订单预期将落空。
- 军品定价改革:军工行业正在试点“阶梯式降价”,可能压缩利润空间。
- 解禁洪峰:2024年11月有2.3亿股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解禁,占总股本19.6%。
实战策略:不同仓位的应对方案
空仓者
等两个信号:周线收盘站稳29元+当月卫星发射任务官宣。满足条件可建底仓,止损位设在24元前期低点。
被套者
若成本在30元以上,**用T+0降本**。具体操作:每次拉升至28.8元附近卖10%,回踩26.5元买回,循环3-4次可摊低成本8%-12%。
重仓者
关注2024年9月的中国航展,若展出新型可折叠卫星平台,**可能触发主题炒作**。届时可逢高减仓20%做波段。

一个被忽视的长期变量
2025年起,国家将启动“鸿雁”星座全球商用,**中国卫星是地面终端设备的唯一总装单位**。这个业务毛利率高达45%,但目前市场尚未定价。按券商中性测算,仅地面终端业务2026年就能贡献12亿净利润,对应当前PE仅15倍。
最后提醒一句:股吧里那些“发射失败”的谣言,**过去三年出现过7次,每次都砸出黄金坑**。下次再遇到,不妨翻翻这篇文章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