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市场还在争论TSLA的长期价值?
从2020年拆股后的暴涨,到2022年回撤65%,再到2023年反弹超100%,Tesla的股价让多头与空头始终针锋相对。真正决定TSLA能否长期持有的,并不是情绪,而是现金流、竞争壁垒与马斯克能否兑现下一阶段的“故事”。

现金流:Tesla真的摆脱“烧钱”标签了吗?
Q3财报显示,汽车业务毛利率18.7%,连续三个季度下滑,但自由现金流仍高达24.8亿美元,足以覆盖未来两年的超级工厂资本开支。关键问题是:
- 价格战还能打多久?Model 3后驱版在美国已降至3.9万美元,低于美国新车均价,继续下探将侵蚀毛利。
- 能源业务能否接力?储能装机同比增90%,毛利率20.5%,成为第二增长曲线。
结论:只要储能+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到25%以上,Tesla就能对冲汽车降价带来的盈利压力。
---竞争壁垒:FSD与4680电池到底领先多少?
华尔街最乐观的估值模型把Tesla当成“AI公司”,而非车企。现实是FSD在北美的订阅渗透率仅2.7%,且面临监管审查。4680电池量产良率从年初的70%提升到92%,但仍落后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。
自问:如果2025年FSD L4仍未落地,估值溢价会不会瞬间消失?
自答:会。但软件收入占比只要超过15%,就能支撑30倍以上的远期PE,因为软件毛利接近80%。
2024年目标价:华尔街分歧有多大?
FactSet最新统计显示,覆盖TSLA的分析师给出12个月目标价区间85美元—350美元,中位数220美元,隐含上涨空间约18%。分歧主要来自:

- 交付量假设:多头预计2024年交付240万辆,空头仅190万辆。
- 毛利率假设:多头认为价格战结束于Q2,全年汽车毛利率回升至20%;空头则认为会跌破15%。
- 估值方法:多头用2025年25倍EV/EBITDA,空头用2024年35倍PE(接近传统车企)。
个人模型:若2024年储能+服务收入达300亿美元,汽车交付220万辆,给予综合业务25倍EV/EBITDA,对应股价255美元。
---长期持有必须回答的三个灵魂拷问
1. 马斯克会不会再次抛售股票?
2022年他曾减持220亿美元用于收购Twitter,导致股价单月跌30%。最新监管文件显示,他已质押约2.38亿股作为贷款抵押,若股价跌破120美元,可能触发追加保证金。
2. 中国市场份额会不会被比亚迪反超?
2023年Tesla在中国市占率7.8%,比亚迪已达35%。但上海工厂出口比例升至54%,意味着Tesla正把中国市场当“成本中心”,用欧洲和北美利润补贴全球价格战。
3. Robotaxi究竟是2025年量产还是又一个“明年上线”?
德州超级工厂已安装首条Robotaxi试制线,但激光雷达成本仍高达8000美元/辆。如果2025年无法降到2000美元以下,规模化无从谈起。
---实战策略:现在该抄底还是观望?
仓位管理:不超过总资产的8%,分三档建仓:

- 股价跌破180美元:建首仓30%
- 储能业务季度收入首次突破80亿美元:加仓40%
- FSD在北美获批无监督运行:加满剩余30%
对冲工具:买入行权价150美元的2025年1月PUT,权利金占仓位2%,防范黑天鹅。
---写在最后:Tesla不是苹果,也不是丰田
它更像2004年的亚马逊——高波动、高争议,但一旦能源+AI飞轮转动,市值天花板可能远超想象。长期持有的核心,是接受50%回撤的波动率,换取10年10倍的可能性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